本文目录一览

1,旅游业是以什么为依托

很多啊,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
依附论认为旅游只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依附性的产业,所以国民经济形势下滑,旅游就好不了,这个观点似是而非。旅游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但依托并非依附,依托是产业发展条件,依附则意味着边缘化。实际上,在国民经济的产业链条上,服务经济都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都具有一定的依托性。而旅游业的依托不仅凭借旅游资源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依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实质上是以国民经济总体的相对发达或高度发达为依托的。原来旅游业作为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只能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是现在看来,尤其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很多因素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旅游产业规模大,二是对国民经济的依托程度下降了,三是基础设施大为发展,制约旅游的短线因素越来越淡薄。这就意味着旅游产业的独立性越来越强。现在社会不缺少供给能力,缺的是市场需求。旅游之所以能有目前这种发展形势和局面,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旅游存在巨大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个行业有需求、哪个行业有市场,哪个行业就有发展,这也是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从依附到推动,在经济低谷的时候,通过强化发挥旅游的功能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是以什么为依托

2,旅游业四要素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是入境游客普遍看好的旅游目的地.拓展入境旅游对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系统阐述桂林提出的主市场、主产品、主渠道、主力军"四主战略"内涵,深入分析其关键成功要素:细分"主市场", 优化客源市场结构;重塑"主产品",突出适销对路的主打产品;创新"主渠道",构筑新的营销网络;夯实"主力军",整合主要旅游企业.并就"四主战略"的深入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桂林入境旅游市场的更深拓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 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是四个要素吗?应该说是六个要素吧食住行游购娱
我是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只知道个三要素1:旅行社2:景区3:酒店要是有四要素的话应该是饭店

旅游业四要素

3,国际旅游的性质和特征

1.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根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它是由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组成的行业整体.对旅游者来说,他们需要购买和消费的是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所得到的整个感受,因此,在旅游全过程中任何一个行业、一个环节上供给不足,服务不好,甚至出了问题,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都会被认为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业的声誉.可是,在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初始阶段,许多同志往往只将宾馆饭店旅行社看作为旅游业,并给宾馆饭店以较多投资,而对于交通(尤其是大交通)、购物、文娱,甚至旅游景点建设似乎都不属旅游业的范围.面对一个综合性、整体性很强的旅游行业,却缺乏一个有权威性的、强有力的综合行政部门去管理.这是造成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宏观管理失控的重要原因.2.旅游业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服务性.它是一个主要提供非物质形态产品――服务产品的行业.现代旅游业是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据有关同志研究,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4000~10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的动机,超过10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他们参加旅游活动,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精神与物质上的享受与满足.同时,服务劳动的实现又是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统一.服务人员与消费者大都是直接见面同在一起的.因此,在旅游服务活动中,人――服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一套“大锅饭、铁饭碗”的劳动工资制度,目前国营旅游企业仍然未能摆脱其影响与束缚,故从总体上看,服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仍然不高,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仍然较差.这是造成旅游业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3.旅游业再一个特点是它的文化性.旅游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事业,而且具有强烈的文化性质.旅游者去各地观光游览,无论去西安参观兵马俑,还是去桂林游览漓江山水,无不是一种文化活动,无不是为了满足其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我国现阶段,应该说旅游业是一种经济――文化事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还可能进一步调整以文化为主,成为一种文化――经济事业.近几年来,许多城市结合开展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业,初步尝到了甜头.如上海举办国际电视节、潍坊举办风筝节、自贡举办恐龙灯会等.可是,十二年来上海对旅游景观投资仅有2亿元,约占旅游业总投资的2%左右.对开发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尚未引起领导部门重视.这是上海旅游业客源增长不快,旅客在沪逗留天数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4.旅游业还有一个特点是它的结合性.旅游业是由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组成的综合性行业.它们彼此之间需要密切协作与结合才能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尤其是地区之间旅游行业的结合,对于象上海这样旅游景点短缺的城市来说,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旅游行业之间结合,可以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可是,目前上海旅游业面临的却是系统林立、各自为政、地区分割、盲目竞争的局面.这是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不高的再一个重要原因.
作用就是可以使得人民放眼看世界 ,出去游玩了!影响就是增加我国gdp,促进旅游业,促进国际贸易等等

国际旅游的性质和特征

4,世界旅游地域分布情况及原因

一、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欧洲不但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中心接待地区,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其次,美洲也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在产生客源方面居第三位的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东地区各国虽然在经济上较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加之居民的旅游传统问题,所以在客源市场中占有的比例不大。旅游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奥地利、荷兰、挪威、加拿大、瑞典、瑞士、科威特、澳大利亚、委内瑞拉、丹麦、比利时、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大约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78%。目前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国际旅游业,其中18个经济发达国家(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日本、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瑞士、瑞典、澳大利亚、挪威、丹麦、爱尔兰、芬兰)不仅产生了国际旅游客源总数的90%,而且其中80%的国际旅游客源也主要流向这18个国家。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客流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使国际旅游客流的地里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旅游客流的总体发展趋势,目前及今后国际旅游客流的主流仍然相对集中于发达国家。二、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移动规律第一,在全世界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以旅游人次计算,这种近距离出国旅游约占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的80%。以80年代上半期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的分布情况为例,美洲出国旅游者中有70%是在美洲地区各旅游目的地旅游,前往区外目的地的只有30%。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出国旅游人次总计的75%是在本地区内的旅游目的国游览,去区外目的地旅游的人次仅占25%。在欧洲的比例则分别为79%和21%。第二,在流动态势上,特别是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从50年代至今,欧美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并且这两个地区彼此互为重要客源程序地和目的地。无论是在旅游人次上,还是在消费额上,这两个地区一直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客流也是国际远程旅游中最主要的客流。 第三,随着亚太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位置。7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国际旅游不断迅速发展的趋势及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地区出国旅游市场中远程旅游趋于增加的倾向都说明,在下个世纪全世界国际旅游中必将形成欧、美和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主要格局。虽然说,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由快速发展走向缓慢增长,但世界旅游市场仍拥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空间。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届时,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欧洲将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但是其国际旅游年增长率(3.1%)将低于世界旅游年增长率。东亚太地区也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与此同时,也将成为第4大旅游客源国.一、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欧洲不但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中心接待地区,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其次,美洲也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在产生客源方面居第三位的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东地区各国虽然在经济上较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加之居民的旅游传统问题,所以在客源市场中占有的比例不大。旅游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奥地利、荷兰、挪威、加拿大、瑞典、瑞士、科威特、澳大利亚、委内瑞拉、丹麦、比利时、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大约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78%。目前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国际旅游业,其中18个经济发达国家(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日本、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瑞士、瑞典、澳大利亚、挪威、丹麦、爱尔兰、芬兰)不仅产生了国际旅游客源总数的90%,而且其中80%的国际旅游客源也主要流向这18个国家。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客流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使国际旅游客流的地里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旅游客流的总体发展趋势,目前及今后国际旅游客流的主流仍然相对集中于发达国家。二、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移动规律与发展前景第一,在全世界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以旅游人次计算,这种近距离出国旅游约占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的80%。以80年代上半期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的分布情况为例,美洲出国旅游者中有70%是在美洲地区各旅游目的地旅游,前往区外目的地的只有30%。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出国旅游人次总计的75%是在本地区内的旅游目的国游览,去区外目的地旅游的人次仅占25%。在欧洲的比例则分别为79%和21%。第二,在流动态势上,特别是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从50年代至今,欧美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并且这两个地区彼此互为重要客源程序地和目的地。无论是在旅游人次上,还是在消费额上,这两个地区一直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客流也是国际远程旅游中最主要的客流。 第三,随着亚太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位置。7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国际旅游不断迅速发展的趋势及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地区出国旅游市场中远程旅游趋于增加的倾向都说明,在下个世纪全世界国际旅游中必将形成欧、美和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主要格局。虽然说,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由快速发展走向缓慢增长,但世界旅游市场仍拥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空间。据预测,即使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口只占世界潜在旅游人口的7%,欧洲为14%,美洲为8%,亚太为11%,整个旅游市场仍然拥有广阔的空间。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届时,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欧洲将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但是其国际旅游年增长率(3.1%)将低于世界旅游年增长率。东亚太地区也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与此同时,也将成为第4大旅游客源国.

5,欧洲人出游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旅游客源地的经济作用 答:(1)旅游客源地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 (2)旅游客源地的社会性因素决定着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特点。 (3)旅游客源地的旅游消费行为因素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1)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是制约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距离是制约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 (3)影响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还有货币汇率。 (4)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制约因素。 3.旅游需求的内涵 答: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简言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对旅游需求的涵义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3)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 4.旅游需求的特征。 答:(1)整体性。大多数旅游者在决定去某地旅游时,都不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多种有关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2)高层次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随着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满足高层次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 (3)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旅游需求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而不是各个个体的需求。 (4)主导性。旅游需求是在外部刺激影响下,经过人的内在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是人类各种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 (5)复杂性。旅游需求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即人们对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认知、态度、情绪、偏好及学习过程是复杂的。 (6)季节性。旅游需求季节性的成因一方面同目的地的气候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有关,同时,也与旅游客源地的气候条件、假期分布和人们外出旅游的传统习惯有关。 (7)敏感性。当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呈现为一种正相关关系时,经济发展良好则旅游需求旺盛;反之,则旅游需求萎缩。 5.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答:从客观上讲,旅游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中,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是产生旅游需求的三个重要因素。 (1)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所谓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支付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日常衣、食、住等必须的生活消费开支和必要的社会消费开支之后,仍有剩余的部分。人们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才有可能具备产生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 (2)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所谓余暇时间就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需的社会活动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余暇时间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每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每周末的闲暇时间、法定假日的闲暇时间和带薪假期。旅游活动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没有时间就不能形成旅游行为,因而余暇时间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是促进旅游需求产生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对现代旅游需求的产生、规模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条件,特别是远程旅游及国际旅游,更讲求交通运输条件的舒适和方便。 总之,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是促进现代旅游需求规模迅速扩大的客观基础,而这一客观基础的形成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6.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答:旅游需求除了受旅游动机、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和交通运输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通常,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人口因素 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2) 经济因素 经济条件是产生一切需求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 旅游需求便不可能产生。因此,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收入分配、旅游产品价格、外汇汇率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旅游需求的规模及结构。 (3) 社会文化因素 世界上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美学和艺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活动的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 (4)政治法律因素 政治稳定性是激发旅游需求,促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旅游接待国的政局稳定,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多;反之,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少。 (5)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对象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着该国家或地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及民族的特色,从而对生活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产生着吸引力。 7.旅游需求的规律。 答:旅游需求规律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呈正相关变化,而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相关变化。 8.旅游需求的弹性系数。 答:旅游需求弹性是测定旅游需求量对其自变量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的一个尺度,是具体说明一个自变量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值。其计算公式为: 旅游需求弹性=旅游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相关因素的相对变动=△Q/Q÷△X/X 9.旅游需求的重要指标。 答:(1)入境旅游人次。 (2) 旅游者消费总额。 (3)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4)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者过夜数。 (5) 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或过夜数。 (6) 旅游出游率,亦称旅游密度。 (7)旅游开支率或旅游消费率。 (8) 旅游重游率或称旅游频度。
想点高兴的事儿呗~~~

文章TAG:国际  国际旅  国际旅游  旅游  国际旅游以什么为主导因素  
下一篇